荷花種植中的問題

(一)幾個誤區
1要求多品種、"好品種"
再多的荷花品種同植一塘,給人的印象只會是"萬紫千紅",無法顯現各品種的特色。而且植后二、三年,各品種的生長勢強弱不勻,生物在生存競爭中優勝劣敗的自然規律,迫使多數弱勢群體消亡,只有一、二個勢均力敵的強勢品種統領水域。栽植時盡管呈現"多品種",到后來保留的只是極少數品種。
何謂"好品種"?我們認為凡是生長勢旺、易開花、開花多、花期長者就是好品種,那些名稱動聽的品種、重瓣的品種,未必都稱得上"好品種"。君不見中國畫壇名家的荷畫,絕大多數取材于單瓣型品種。證明單瓣型荷花飄逸瀟灑,嬌柔多姿,更宜入畫,給人自然美的享受較之重瓣型品種猶過之無不及。
2要求荷塘分品種栽培觀賞
湖塘分品種觀荷,其先決條件是建塘規劃時應列有項目,湖塘注水前按設計圍堰建筑一塊塊分隔的"堤埂",堰內填土,每堰栽種一品種。這樣,各種荷花在各自的領地生長,不會竄出堰外干擾鄰居而造成混雜。如果不將湖塘從水下泥中分隔,即便是將不同品種分片栽植,經年之后,荷花的地下莖無拘無束的在泥里亂竄,必然全面混雜,有違分品種觀荷的初衷。
再者,一堰一品種,面積大者較難實現。這是因為荷花品種多達數百種,一般苗圃不可能對每一品種大量繁殖,任君挑選,滿足要求?,F實的作法是:根據堰的分布,按品種花色栽植。即不分具體品種,也不一定分單瓣型、重瓣型,只求株形、花色基本一致。這樣改一堰一品種為一堰一花色,整體構成由紅、粉、白、黃等不同色塊組合的水上錦繡花壇。
3要求更換品種
處荷塘原已植荷多年,塘主要求改種其它品種,以為只要把池(湖)塘里的水抽干,把原植藕挖取后即可改種。殊不知荷藕的生命力特強,采用人工挖掘(目前尚無更好的方法),必然會留下許多小分支(俗稱"孫藕")、"藕頭"之類的殘渣余孽,仲春,上面的側芽萌發稀稀拉拉,滋生滿塘,與換栽的新品種很快混生。這樣,自然達不到換種目的。
處理的辦法是:原藕挖"盡"后,不馬上種新藕,而"灌水空塘",等原來的荷藕新葉出水,立即從水下割除,讓泥水從荷梗灌入而爛根(實為地下莖)。長江流域從4月半起反復多次從水下割掉新荷梗,如此連續作業直至6月底,或許能將原品種鏟除干凈,方可改種其它品種。若急于求成,未割幾次,以為全被消滅了,實際留下禍根。這樣處理誤了栽培新荷的季節,怎么辦?可臨時栽培睡蓮補缺,另請參閱下面施工與種植矛盾一節。
(二)如何解決施工耽誤種植期、水深不便栽藕的矛盾
營建水景園往往因挖塘施工而耽誤了荷藕種植期,而甲方又要求能在了月賞花,或是池塘水深過50cm以上,工人下水植藕操作不便,如何處理?
解決的辦法先購置定數量的陶缸或塑料盆,同盆栽荷花一樣,選無遮蔭、水源充足的場地,適時將荷藕植于缸盆中,等候工程竣工。這樣,既不誤農時,施工方面又無須加班趕進度。到了6、7月份,荷池修好了,缸盆里的荷花已長高150cm以上,甚至有的花營膨大吐色。這時,可將缸盆里的水傾盡,用手沿缸盆內壁將貼附在缸盆壁上的嫩莖幼根,連泥與之分離。曬一天后,在每一缸盆邊鋪一張塑料薄膜,然后將荷株與泥團從缸盆中傾倒在薄膜上,操作時細心,切勿折損荷葉、荷柄。隨之掀起薄膜,包住泥土直至荷柄,外露荷葉。捆扎后運至池(湖)塘邊,按預定的范圍和株行距,——拖入塘水中,讓荷葉高高挺出水面。待種植區的脫盆荷花全部擺放就位后,才解除縛繩,抽掉薄膜。由于荷莖緊扎泥團,穩沉塘底。